品牌:研究生学术训练营
系列主题:中外文学研究前沿与方法·伊兹拉·庞德的中国古代诗歌和儒家经典翻译及所引出的一些理论问题
讲次:2023-2024学年第1讲
主讲人:耿幼壮
日期:2023年10月27日(星期五)
时间:10:05-11:35
地点:松江校区五教(号)楼5121-5122室
主办:文学研究院
语言:汉语、英语
内容提要:
在过去几个世纪由西方传教士、汉学家和作家们完成的众多中国经典翻译中,美国诗人庞德所做贡献堪称独特,也值得探讨。其中原因之一是,不同于其他西人译作,庞德的翻译由三个部分组成: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,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,以及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对儒家思想的迻译或移置。最终,这三部分在庞德的作品中紧密联系在一起,尽管引起了不断的质疑,但也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,诸如,何为翻译、何为创作?谁是译者/作者?挪用、互文、误读的意义何在?以及中西语言的优劣何在?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,不仅对于理解庞德本人的翻译和创作,而且对于理解近代以来中西方在语言、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极具启发意义。
主讲人简介:
耿幼壮,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,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,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,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,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。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、艺术史与艺术哲学、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研究。主要学术著作有:《理论之外:特里·伊格尔顿“非文学理论”著述研究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1)、Between East and West/Word and Image(Baylor University Press, 2016)、《敞开的视界:跨学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6)《倾听: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)、《圣痕:基督教与西方艺术》(台湾中原大学/基督教文艺出版社,2009)、《破碎的痕迹——重读西方艺术史》(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5)。
报名方式:
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——“中外文学前沿与方法”学术工作坊报名开始啦!结合同学们前期报名意愿,经与专家协商,现定于2023年10月27日至2024年6月15日期间举办相关活动。请确定能全程参与此次工作坊活动的同学填写以下报名表,发送至swyjsxueshu@163.com,报名截止时间:2023年10月27日24:00,报名成功的同学将收到邮件通知。
姓 名 | 学(工)号 | ||
所属院系 | 硕(博)士 | ||
专业名称 | 研究方向 | ||
手 机 |
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简介
为整合校内优秀学术资源、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,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于2018年推出“上外研究生学术训练营”计划,迄今已举办五批。学术训练营的形式为学术讲座、工作坊和学术沙龙等,主要对象为本校在读研究生、青年学者,欢迎兄弟高校师生参加!具体活动信息既可参见主办单位官方网站和官微推送,也可参见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,链接网址://www.tlwhy.com/yjsxsxly/list.htm。